2006年10月15日
中間空白的五個月
七月-- 最後的幾天待在台灣, 極度忙碌. 7/18 飛美國.
七 八月-- 美國新生活. 買車, 考駕照, 租公寓....
八月 -- 正式開學.
九 十月 -- 辦活動, 進入僑界, 認識新朋友.
推荐Clare Blog可以進一步了解詳細情形:
http://leeclare.blogspot.com/
2006年5月28日
人民幣升值展望
昨天去聽了一場演講,一個對人民幣升值問題不一樣的觀點。
主講人:屈宏斌 (Qu Hongbin),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
時間:5/27/2006, 台中, 主辦單位: 商業周刊
講題: 2008 人民幣展望
與談人: 周行一 (政大 EMBA CEO), 夏韻芬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下為我的筆記:
China 已經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,2006年5月外匯存底 已經高達 US$875B (8,751億美元)
從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的經濟趨勢是向上的,這從美國、 歐元區,日本的經濟狀況中知道。
中國的開放及富裕已慢慢變成浪費, 舉例: 大國大陸的基礎建設:
在上海已經通車的磁浮列車,目前估計一年營收約為 1億人民幣,如果以造價 160億人民幣來看要160年才回收。而目前營收來源 80% 來自觀光客。(因為不方便, 但是政府仍然可以這樣搞)
上海浦東蓋了非常多的樓房,但是在晚上9:00後去看, 2/3是黑的, 沒有燈的, 因為沒人住。 但是商人很厲害,仍然可以炒作, 所以政府最近打壓房價過熱。
對中國政府來講,如果人民幣升值, 會對他的政策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。
人民幣不會升值, 即使8到10年內也不會有大幅度的升值 (不會有10%、甚至 40% 的升值空間) 原因在中國有60%的人口, 約8億人的農民, 收入只有城市人的30%。
農地對農民來講並不夠,因為中國是幾千年的耕地,土地其實並不肥沃,相對於一些新興國家, 如美國、巴西等美洲國家只有幾百年土地耕作歷史。因此比較起來,中國的農產品相對成本較高,因為人多地少,所以中國的主要問題在解決農民的問題, 是8億人口脫貧轉富的問題。
人民幣只會微幅波動, 在8.02~7.75, 2% 或 4% 之間的升值波動。
中國的政策要看中國領導人,中國領導人有很多聰明的幕僚群,主要還是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利益 ,也就是說60%, 8億農民的生計問題, (很難想像台灣政府會考慮台灣農民的利益), 所以問題是如何減少或消滅這些水平線以下的人, 有兩種方式, 人民出口, (這就是之前中國領導人問美國, 如果可以, 中國隨時可以移民1億人去美國), 但是沒有國家要。 另外一個就是轉業,讓農民到別的城市就業, 據估計, 如果按照此模式,以目前每年1000萬的流動民工,要改變兩億農民就要花20年。 這就是為什麼製造業或服務業 可以有那麼多的人工可用, 有時候你去餐廳吃飯, 服務員比顧客還多, 所以大陸的政策基本上是把農轉工、不斷城市化、 脫貧, 慢慢變富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SBC的首席經濟專家提出不同於一般的看法, 這倒是有些稀奇。 但是我認為他的看法才是對的。
七大工業國 (G7) 財政部長於今年四月發表聯合公報,直接挑明:『為促成必要的升值, 新興亞洲國家, 尤其是中國, 能否給予匯率事務更大彈性, 至關緊要, 且提高內需、減少倚賴以出口帶動成長的策略, 採取行動強化金融部門, 也是同等重要。』 (966期商業周刊, 馬丁沃夫專欄, P18)
儘管各國的壓力,各種經濟指標上的判斷, 都指向了升值一途, 但是中國人民幣升值並未如預期,到底是什麼原因。
我們回到去年 (2005/9/24) 李敖在清華大學演講說 『中國自唐漢以來所沒有的盛世』『避免了挨打與挨餓』
『沒有褲子穿也要搞原子彈的時候,當時我們中國人口10億,10億人口每個人給一雙襪子穿,什麼結果呢?就是一雙襪子才1塊美金,10億人口大家穿上襪子就是10億美金,10億美金可以造兩艘核子潛艇 』
李敖還同時說 『人民的看法和政治領導者,和國家領導人的看法有時候不一樣的。』
那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:
在最近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書 『中國農民調查』 中提到中國領導人對農民的政策及照顧:
溫總理對人民的熱誠,貴為總理的他,中國兩千多個縣中 ,他竟走過了一千八百多個縣。
中國開放改革之後,富的是城市,農村更窮。書中說,最赤貧的農家一天只賺8毛人民幣。
當所有的人把焦點放在各個經濟數據上,都認為人民幣應該升值,但中國領導人卻是從人民的角度來看事情。 “升值更多取決於中國自己怎麼想,而不是其他地區怎麼想”。 中國真是好樣的。屈宏斌看到了這一點。
REF:
- 匯豐:人民幣沒有急升條件 何旭如/台北報導 2006-05-27
雖然匯豐銀行認為中國還會讓人民幣緩升,但屈宏斌指出,中國大陸投資過熱,主要是房地產過度投資,人民幣升值其實反而會減少人民幣計價的進口原物料成本,人民幣升值會降低房地產原料成本,反而不會有抑制效果。
雖然外界一直認為人民幣有升值壓力,但屈宏斌認為,中國最大挑戰並非人民幣的問題,而是要如何解決農村剩餘人力,以及增加民間消費。
- 中國農民調查 作者:陳桂棣、吳春桃/著
( 德國的尤利西斯國際文學報告大獎 ) - G7財長示警 油價衝擊經濟(95.04.23) 2006.04.23 經濟日報
原文:
In emerging Asia, particularly China, greater flexibility in exchange rates is critical to allow necessary appreciations, as is strengthening domestic demand, lessening reliance on export-led growth strategies, and action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ectors. - 李敖清華大學演講全文
- 中國農村真相 & 小劉的故事
2006年3月19日
為什麼非洲仍然貧困
從幾十年前小時候, 就已經知道非洲窮, 需要被救濟. 都已經幾十年了. 整個世界的進步與富裕, 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非洲, 這是個什麼道理? 這後面隱藏的問題是什麼.
以下內容摘錄自"資本家的冒險 Adventure Capitalist -- by Jim Rogers", 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線索.
=====================
在整個非洲大陸, 到處都有龐大的市場, 市場裡可以看到一捆一捆的 T-shirt 放在地上, 準備出售, 這些 T-Shirt 由Cleveland基督教青年會和夏洛特第一浸信會捐贈, 跟各式各樣的衣服一樣, 在美國當成捐給非洲窮人的東西, 但是東西到非洲大陸時, 卻被當成商業產品賣掉, 不但讓從事運輸的企業家致富, 也使當地的裁縫失業, 裁縫一旦失去競爭力, 連帶的, 織布, 紡紗, 種綿花的人以及供應裁縫的人也一樣面臨失業的窘境, 他們怎麼跟企業家幾乎免費的產品競爭?
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各國的糧食捐贈, 富有國家捐贈的小麥, 要用好幾卡車來載, 來領小麥的人要表現的很窮困, 他們只需每個月到市區, 領取小麥, 就能填飽肚子. 這種做法換來的就是, 任由整個土地荒蕪, 因為沒有人願意再耕種, 新一世代的非洲人長大時, 沒有學到耕作的技術, 原有的農民也無法耕作, 因為他們無法跟免費的穀物競爭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這些捐贈到底是真的幫助他們, 還是害了他們?
諾貝爾獎得獎人 1998 年經濟學獎得主印度經濟學家Amartya Sen教授就認為大部份饑荒並不是食物短缺所造成的, 而有可能是政府施政拙劣的結果.
非洲啊, 你還要我們捐贈到什麼時候?
Ref:
Amartya Sen
Foreign Policy -- America's Debate, one of topics discuss the poverty.
資本家的冒險
饑餓問題 --- 綠色和平
2006年2月12日
北海 --- 貝加爾湖
北海距離長安 (漢朝的首都,現今的西安,陝西省)有多遠? 距離的度量單位為時間(不是長度),用走的大概要半載一年。
以前讀書的時候,老師教到蘇武牧羊,頂多講了一個歷史故事,考試也考填充,從來不會想要問申論;請從歷史的角度及人性的角度來討論2100年前的蘇武對後世的影響。
蘇武是一個忠貞節氣的代表人物。自漢朝以後,所有的歷史人物(包括你我)都有讀過他的故事,歷代英雄人物(像是關公、岳飛、史可法、文天祥等)都有受到他潛移默化的影響。大部份的人只是當做一般故事看待。
Ref:
貝加爾湖
貝加爾湖純天然飲用水
2006年2月10日
蘇武牧羊 -- From good to great
蘇武牧羊 -- 發生在西元前100年的故事.... (耶穌基督還要一百年才誕生)
時間回到2100年前,蘇武時年四十。蘇武選擇了他的命運:在北海(今貝加爾湖)邊放羊,而且全是公羊。條件是等到生小羊,就可以回去了。但是如果他只要答應願意效忠於單于,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。一句話就可以改變命運,由地獄到天堂。他是白痴嗎,他是迂腐嗎? 在這十九年的放逐生活中,單于從未放棄對他的遊說... 有美食,金錢,權利,尊嚴,他只要動動嘴巴就好了。
我們想像一下,你每天一早起床,面對著大漠荒野。工作就是看著一群公羊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天候是嚴厲的,日常生活是殘酷及絕望的。你不知道那一天會得救,你永遠不知道。但是另一方面,你只要答應就可以享受人間天堂。
十九年吶,你十九年前在做什麼呢?這十九年你做了什麼?6,939個日出與日落,是多麼漫長的日子。相像一下,如果我們處在同樣的環境下... 抉擇是什麼?
在從 A 到 A+ 這本書裡面,在第四章 -- 面對殘酷現實,但絕不喪失信心。
書裡面提到史托克戴爾 (Jim Stockdale) 美國海軍上將,越共戰俘營中最高的美國軍官,在長達八年(1965~1973)的囚禁期,遭受了無數的折磨,毫無人權可言,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... 作者稱為史托克戴爾弔詭。所有 從 A 到 A+ 公司的領導人都具備這樣的特質。
多麼似曾相識的兩個故事。兩千年前與兩千年後,物換星移,但是道理並沒有改變 -- 信念與堅持,說得容易,做起來難啊。
史托克戴爾弔詭: 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,都相信自己一定能獲得最後的勝利,同時,不管眼前的現實是多麼的殘酷, 都要勇敢面對。
Reference:
---- 蘇武牧羊
---- THE STOCKDALE PARADOX :
You have to live with the absolute faith that you can prevail in the end, regardless of the difficulty — 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the discipline to confront the most brutal facts of your current reality, whatever they are.
2006年1月25日
我是個可憐的小孩
原來那是台石磨機,他們正在做年糕,先要把糯米放進那台機器,做出像豆漿般的年糕原料。古代的石磨,現在已經被機器取代,而商家買來機器幫主婦代磨糯米,一次拾塊。
已經幾十年沒人說我可憐了,昨天咋一聽到,先是愣了一下,後來很生氣想反駁,你們這些村夫村婦,我懂的你們大部分都還沒聽過呢;再來又覺得很新鮮,已經好久沒聽人這麼說話了,我大概最近在讀書,外表看起來還真的有像年青人。我想我應該高興才對,這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,在你步入中年之後,居然有那種又回到小時候的感覺。
就好像在電影功夫的最後一幕,周星馳與女主角站在糖果店前,鏡頭一轉就又回到小時候。一種感人的感覺油然而生。
嗯,可憐的感覺,我昨天找到了一個我失落很久,純真的可憐。
謝謝歐巴桑與歐吉桑。
2006年1月15日
轉載 -- 流浪者計劃
文/楊瑪利‧蔣士棋 天下雜誌 第330期 2005/09/01
問:去年推動的「流浪者計劃」,是不是想了很久?
答:很久。去年我領獎(行政院文化獎)時,我說很不好意思,我要謝謝評審,因為我很需要這筆錢(六十萬)時,觀眾們就愣了一下。 在這之前我會私下幫一點很少的錢給年輕朋友,因為我覺得我的成長裡面,有很多人幫我忙。我還很小的時候就有人一直鼓勵我、支持我,等大一點到美國讀書有獎學金,要跳舞有人就給我一張支票。 講到流浪吧!第一次自助旅行是一九七二年從美國要回台灣的時候,背著包包去歐洲,那是人生很重要的經驗,看到希臘神殿、Granada(西班牙南部城市,歐洲的回教文明古都)的回教神廟。從荷蘭、法國、葡萄牙、西班牙、義大利、瑞士、希臘這樣一路走下來,當時都沒有感覺。 可是年輕的時候去過的地方,會帶給你的影響,是你一輩子的養分,因為你去過,所以你的好奇度會不斷增加,會不斷享受到累積的東西,每個地方都會累積東西。 問:你覺得你以前的經驗,跟你推動計劃之間有什麼關係?
答:我覺得年輕的時候打開視野是非常重要的。今天的台灣讓年輕人去看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台灣今天是個內視的國家;台灣當然可以獲得所有的資訊,但如果是一個被動的閱聽人,幾乎走不到世界任何地方;我們報紙的國際新聞只有一版,真的是太少了。
問:而且你強調要「貧窮旅行」?
答:事實上就是自助旅行。我覺得打開眼界是件重要的事,跟自己對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。我們規定一定要單獨,不可以參加團,也不可以有同伴。你看我們回家就上網、看電視很忙碌,可是旅行中間一個人,第一個好處是可以跟自己對話。第二個,才能跟別人對話。因為一個人就必須跟別人對話。 例如第一次到印度去的話,你要買張車票,在大城市裡譬如說瓦納拉西、加爾各答,你從進火車站到買到一張車票,可能要一個多小時,因為這裡面information(資訊)很不清楚,然後你必須排隊,然後排到還排錯了。你必須跟每一個人講話,在排隊的過程中、在等車中間,有機會看到很多人的臉,這是兩個人的時候看不到的。因為你無聊,所以你看到這些。 我覺得跟自己對話,今天變得很珍貴,因為我們常常跟機器來來往往,工作都很忙。安靜下來後非常好。同時我們規定要六十天,因為一開始去的時候有興奮期、疲倦期。每個人的時間不一樣,但是都有這樣的時間,所以要有六十天,才能從疲倦期、消沉期再重新走回來。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選擇。
問:六十天後,回到台灣有什麼狀況?
答:我不知道,你要去問他們。可是一個人老實講有六十天的獨處,是不容易的。可是那個東西是重要的,像我們年輕朋友去了,他們說哭哭哭,然後告訴自己不許再哭了。在我們生活裡面找一個地方哭都很難,年輕人在家裡,還會怕媽媽聽到你在哭,這個事情都不太好的。 我很喜歡去西藏的這個謝旺霖,他說了一句話,他說去西藏有一個的重要原因,是克服自己的害怕。我很喜歡這句話。他說在我們的社會裡,他怕兩件事情:孤獨與貧窮,回來以後不怕了。
問:因為他在那裡都碰到了?
答:(搖頭)因為比這可怕的,他都碰到了。他真的是騎腳踏車騎了兩個月,而且是在五千公尺的高山上;最可怕的是整個車子掉下去了,人也差點完蛋了。
問:所以你是覺得年輕時的歷練,對後來的創作很重要?
答:非常重要,但不是創作。生命是重要的,生活是重要的,生命中的進退是重要的。經歷愈多的話,視野愈大,某些事情變得不太那麼重要。
問:你希望這個計劃可以達到什麼效果?
答:我已經不想這種事。我就覺得只要這個東西能夠維繫,總是有人出去。那天的發表(presentation)有人做得好,有人不好;有人問我,你覺得怎麼樣,我就說重點不是presentation,我們要看十年後,這些人變成什麼。這個東西不是今天,今天他們的人生只是在種種子,對我們來講只是在社會裡面灑一些種子。
問:那你期望他們十年後……
答:我沒有期望,我真的沒有期望,該發生就會發生。 有一個去學西塔琴的,他回來講了一句話──那個人最不會講這種話,因為那個人是唯一的非知識份子,所以他最真誠、障礙最少、沒有修飾。他的老師跟他說:只要心裡純淨就會快樂。 對知識份子來講,掉個書袋很容易,好像書籤上抄下來的。可是對這個年輕人來講,他講出這句話來,他有一個歷練在接受這句話,他相信、珍惜這句話。他自己說兩個月只換過三次衣服,用兩個禮拜才把西塔琴的坐姿學會。手指都破了。我看到這個東西很感動,年輕人找到喜歡的事情,願意付出,願意拚。
問:旅行中,為什麼有沒有碰到人那麼重要?
答:因為了解人,才能透過人,了解這個國家的某個層面,否則坐在家裡看書就好了。這個東西是最打動人的。像去印度那個,他說看到狗在吃死人,手臂都吃掉了。那個地方事實上是死人很多的城市,瓦納拉西;每個人都希望在那裡死,因為那是聖地,在那裡死了以後,可以免了輪迴;所以所有人都要去朝聖,以及生活有問題的人都過去等死,確定死在這裡。
問:你覺得去過當地,就會感同身受?
答:是的。我這個人不是那種偉大的知識分子,我總是由人生經驗的某些東西引發對下面的好奇。我是這樣的人。所以我的學費都很昂貴,不是買本書、上網就可以解決;我一定要看到,我不大信邪的。 看到、經驗到的,才是真實的,我的閱讀永遠只是參考資料而已。我永遠是眼睛看到、肉體感覺到那些東西,是非常真實的。而且我一路去旅行從來不帶照相機。
問: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子嗎?
答:我小時候帶過一次,從此不再帶。因為有了照相機之後你看不到東西,然後你永遠在煩,你怕丟掉呀,怕鏡頭找不到呀,又沒有底片呀,哪裡的底片便宜呀……,最後拍了一大堆照片,可是都沒有情感的。
問:那有寫日記、筆記嗎? 答:沒有。有些東西自己會出來,那是最重要的。去感覺,可是這是每個人不一樣的,對我來說,弄機器都是很大的負擔。
問:那麼要怎麼感覺?很多人的感覺都失去了?
答: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。我也不能反網站、反電視。那些人的感覺是我沒有辦法感覺到的。我讀書讀得很快樂,可是別人讀不來,我也不會覺得我比較好。每個人是不一樣的。
問:你希望社會應該怎麼看這件事情(流浪者計劃)?
答:我覺得給年輕人機會很重要。我們講一個很現實的東西:我在德國碰到一個大陸留學生,在念博士的;我隨便問他德國有多少中國學生?你猜猜看有多少?六萬。已經很多了!你可以想像美國是幾萬嗎?說不定是六十萬。 第一個,現在台灣拿國外grant(獎學金)出去的,門都沒有。像中國大陸跟其他亞洲國家,他們仍然拿得到西方國家的grant;他們政府也拿很大的grant,送人出去參加seminar(研討會)什麼的。剛好我們統統停擺。 我當然比較關心藝文界,因為這一塊現在比較辛苦,人出來也比較少,而且很快被商業吸收。 可是你不能怪他們。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呀。那你只能去做一點小小的balance(平衡);愈早得到這個balance愈好。 像他們說回來就不怕,我覺得是很大的財富。我們做很多事情是因為沒有安全感,很多人說不喜歡工作,可是我必須做這份工作,因為我要一二三四五六七。那為什麼沒有這些一二三四五六七不行?因為沒有安全感。 特別是到了印度這種地方,人需要的真的很少。你可以想說,我可以在西藏這樣過日子,我也曾經在印度這樣過日子,為什麼現在過不下去呢?像這些價值觀都可以跟自己討論。 我很希望這些拿過grant出去再回來的人,讓將來的社會,比較有特立獨行的本錢。如果有什麼期待的話,可能就是這個。